如何讓印刷顏色更準確?減少色差問題!
哈囉,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經驗:
在印刷稿設計好後,對螢幕上繽紛的色彩充滿期待,想像它們完美地呈現在紙張上。
然而,有時你會發現,實際印刷後的色彩不像螢幕上那樣「所見即所得」。
別擔心,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,
這篇文章將說明一些常見的色差問題,希望能幫助你更了解印刷的奧秘,減少「色差」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。
為什麼印刷會有色差?
#1 不要相信螢幕!
數位螢幕 vs 實際印刷的色彩限制
我們都習慣在電腦或手機檢視設計稿,也因此常將螢幕當做印刷的對色標準。
但這樣的做法容易導致色差,主要是因為:
顏色的呈現方式不同
數位螢幕以光的三原色 ⓇⒼⒷ 來混合色彩,
三種光線混合時會增強彼此的亮度,表現出更多亮麗且多樣的色彩。
實際印刷以四色油墨 ⒸⓂⓎⓀ 來疊合顏色,
受限於印刷油墨能表現的色彩範圍較小,CMYK 無法呈現出數位螢幕上明亮或鮮艷的顏色。
螢幕設定差異
每台螢幕的對比度、飽和度、色溫...等色彩設定不同,
即使是同一張設計稿,在不同設備上觀看,顏色可能有明顯差異 ↓
#2 紙張材質
紙張的種類、表面塗佈和吸墨性會直接改變色彩的飽和度、亮度及整體表現效果,相同油墨在各種紙張上會呈現出不同顏色。
紙張種類
如:美術紙具有特殊的質地紋理,表面結構會使油墨不均勻,呈現柔和或略帶紋理的顏色。
表面塗佈
如:灰銅卡、白卡等塗佈紙的表面平滑有光澤,能讓油墨呈現亮麗且飽和的色彩,適合高彩度印刷。
吸墨性
如:牛皮紙表面粗糙,油墨會被紙張吸收較多,顏色因此變淡,降低色彩的鮮豔度和飽和度。
紙張顏色
印刷的油墨通常是半透明的,油墨不會完全遮住紙張底色,
印刷在白紙上,就像「彩繪玻璃放在白紙上」→ 色彩鮮明;
而印刷牛皮紙,就像「彩繪玻璃放在木桌上」→ 色彩暗淡。
#3 上光材質
上光是一種在印刷品表面塗佈透明的塗層,可以增加印刷品的耐久性及質感。
上光有多種材質,包含金油、UV、霧膜、亮膜、防刮膜...等,
這邊簡單以亮霧面區分差異:
亮面上光
提高對比度,淺色更明亮,深色更深邃。
霧面上光
降低對比度,淺色變暗或柔和,深色稍微變淺或霧化。
每種材質各有不同的光澤和透光度,會使呈現出的色彩有明顯不同。
有時現場看色後確認無誤,收到成品後卻覺得有色差,常會是受到上光的影響。
選擇紙張和上光材質時,
建議考量印刷品的用途、設計風格及期望的色彩效果,
以確保最終成品符合需求並達到最佳視覺效果。
#4 印刷機的性能
印刷機本身的性能是色彩呈現的核心。
就跟桌上型印表機一樣,高階機種的色彩會更準確、細節更清晰,而且印很多張品質都很穩定。
隨著科技進步,新一代的大型印刷機相較於 20 年以上舊型機種,
不僅色彩穩定性和細節呈現更佳,還具備更高的機械精度和自動化效率:
顏色印得準,前後色彩一致
先進的色彩管理工具和自動化偵測調整油墨,
不僅印刷色彩精準,大量印刷的每張顏色也能一致。
舊機型在印刷超過全開的尺寸時,容易出現色差和不均勻。
細節呈現更清晰
支援更細緻的網點與高解析度印刷,
能印出很小的字和很細的線條,讓你的設計看起來更專業、更有質感。
印刷品質更可靠
更高的機械精度與自動校正系統,在高速印刷時能保持印版對位穩定,
減少損耗的產生,降低成本並提升整體印刷品質。
舊機型多是手動或半自動對位,長時間運作後容易產生微小偏差,影響印刷品質。
對於追求高品質的印刷需求來說,
高性能的印刷機與專業師傅,能減少色差與損耗,有助於最終成品的呈現。
結論:如何確保印刷顏色準確?
1 避免以數位螢幕作為對色標準
螢幕顯示的色彩與實際印刷會有所不同。
2 選擇適合的紙張及上光方式
不同材質會改變色彩最終呈現的效果。
3 提供實體色樣
例如:您之前印刷的包裝或名片、Pantone 色票、其他實體樣本。
4 到印刷現場看色
最有效的方式就是 親自到印刷現場進行校色。
印刷過程中,油墨濃度、紙張、天氣、機台運作狀況等都可能影響色彩表現。
透過現場校色,您可以:
● 直接與印刷師傅溝通,確保顏色符合預期。
● 根據實際印刷狀況,即時調整顏色。
● 避免因色差問題而產生額外的修正成本。
如果您對色彩或其他方面有任何疑問,
歡迎隨時與我們的印刷團隊溝通,也可以參考我們的 服務項目 了解更多資訊。